福久古村落遗址
时间:2016-03-18     分享到:

       福久古村落遗址,位于东方市城八所镇南约七公里的福久村西北的稻坝坟山。由于该古村落是在新石器时代一汉代的稻坝遗址上建立的村庄,故其四至及地理坐标参见稻坝遗址。

       福久古村落遗址和新石器一一汉代的稻坝遗址是一个重叠的关系,遗址内自西北向东南,陶片、砖瓦碎片的分布逐渐增多,在稻坝坟山一带,遗物最丰富,其至今遗留的砖瓦碎片呈灰褐色,瓦片很厚重,火候很高,制作比较粗糙,其中夹很多粗沙。部分瓦当、滴水带莲花纹饰,个别板瓦上有莲花装饰且在四个角上各有一个金钱的戳印,与今十所村西瓦窑遗址所出的器物相同,当为该窑产品无疑。地表上还散布大量的唐宋陶瓷片,器物可辩的有瓮、盘、碗、碟、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分别为浙江龙泉、福建同安和德化诸窑的产品。在遗址的中部地表上,散布的多为明代的陶瓷片,靠近今村庄的地方则几乎清一色的清代器物,其砖瓦碎片已由灰褐色趋向红色发展过渡。由此可见福久村最早建在稻坝坟山,后逐步向今天的村庄一带移动,遗址清楚地显示了它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从福久古村落遗址留下来的文化昙、遗物的文化内涵分析,其上限年代不晚于唐,下限在清中叶或稍晚的世期。

       福久村,当地人俗称为白口山村,其村南、西、北上面原长满一种叫白口刺的灌木丛故而得名。福久村最早时为感恩县北富乡的福临墟,是方圆十里八乡的墟市,当地人也称为“稻坝街”。它的西面在十所沟与那拉塘水的交汇处原有一深潭,俗称“对臼坑”,在清中叶前是一码头,当时海船可以从大南港沿今十所村北的老秦田、老仁车坑、赖多沟水道一直上溯到这里。本地家家户户春米用的石臼都是通过海船从临高运至福临墟卖,故称这里为“对臼坑”。福临墟(稻坝街)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它本身的所在地从新石器时代就是古人生产生活的地方,是一方热土。它的西面是军话人的母村十所村,十所村东隅有马伏波井和感恩城至北黎官道,再往西是北部湾和古大南港,东有望龙村,上下名山,三家村、大坡田等村庄,南有那悦、高排、月村、那斗、部道、道达等村庄,北有罗带、居龙、八所、三所、四所、苏屋、福耀、皇宁、大专坡等村庄,为北富乡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十所村人至今还在传说村民秦想求的太公有一顶尼帽就是在稻坝街买的。而推算起来今七十来岁的秦想求的太公也不过就是清代中后期的人,可见清代的中后期,福临还是一个墟市。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壬戍二十一年(1 682),本地发生了一场饥疫并流行瘟疫,虽然当时的村庄叫福临墟,但因村庄三面均为白口刺而俗名叫白口山,而当时该村人死不少,村人认为村名忌讳白虎之口,不吉利,更怀念昔日之繁华,逐取福运长久之意将村名改为福久村。然而,时至今日,三百余年过去了,但人们仍习惯称该村为白口山村。同时,受封建迷信思潮的影响,该村的人认为该地处在两水交汇之处,是龙吞食了福临墟的人,既然在两水交处被龙吞食,就要离开水远一点,到山里去躲避龙的淫威,于是将村逐渐向山移动,最终将村移到今天的地方而留下古村落遗址。